电脑技术
程控交换机品牌(sot600程控数字交换机)
2023-04-11 22:54  

华为孟晚舟纯真时代:刚毕业时在他老爸的公司做接线生,早年代理香港的一个程控交换机品牌!广告语是这样说的:

小型全电子用户电话程控交换机:祝你早日迈上成功之路,电子通讯是您事业发达的催化剂,古老的铁路和运河,推动了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现代通讯……,瞬息万变的市场……

感觉现在这个广告语还不落伍啊[呲牙]

“处在民族通信工业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要竭尽全力,在公平竞争中自下而上地发展,绝不后退低头……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与民族的振兴。”

这是个人命运和宏大背景的勾连,拥有这种能力的人是罕见的,任老是其中一个。

任老是我最佩服的企业家,没有之一。华为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破局的过程,从开始做代理销售小型程控交换机积攒下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从面向小单位的用户交换机开发,走向面向各级电信运营商的大型局用交换机研发;

到2005年华为最终受到了英国电信的认可,与另外几家国际品牌一起成为了英国电信的“21世纪网络”供应商。让华为真正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做的都是一件事,就是不断破局。

领导这场破局的灵魂人物就是任老,神秘、沉默、低调是他的标签,他身上那股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劲”真正折服了我,这也是当下年轻人最需要的。

快节奏疫情当下的社会,很多人的心不稳,没有这个“劲”。一时困境就走偏,这要不得。只有坚定不移认准目标,不管遇到怎样的突发状况绝不退缩,和任老一样用“劲”不断解锁破局,才能走的更远。

华为没有成功,只有成长,还将用“劲”破局。面对人生,我们又该怎样破局了?这像是对你们说的,更像是问我自己?

当年,倪光南院士被柳传志撤职逼走,大家怎么看?

联想改制,靠倪光南院士的"联想汉卡”赚到了第一桶金,随即倪院士规划坚持走科工路线。芯片、程控交换机,汉字office、金融软件等进展神速,尤其是交换机,比华为还提前一年获得牌照并商用。作为国家最尖端的中科院计算所,如果路子走对了,我国的技术代表企业说不定轮不到2万元起家的民企华为呢。

具体说说吧,八十年代计算机芯片和操作系统是全球起步初期,行业集中度低,尚未形成芯片、半导体、lT等真正的一家独大的巨头,那时不存在制裁问题,是百家争鸣、开始竞争的黄金时代。当时中科院已经有了103、104等系列小型计算机,所以,从逻辑上讲,只要方向对了,走上科工贸路线,或许背靠全国顶尖人才的中科院的联想,是有可能成为半导体及计算领域的巨头的。但是,教父柳传志们的拿来主义和买办思维却因短视,倒卖比研发钱来的快,断了自主发展的道路。没有中科院背书,也不可能有今天的联想电脑,毕竟作为当时的民族品牌,他的发展前十五年黄金期,是建立在Z府及国企采购目录上的。

历史上华为与联想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联想程控交换机和华为程控交换机几乎同期出现,这可能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还是众多媒体不愿意提及的一段往事?华为就是通过程控交换机最终走出来一条令国人敬佩的道路,而与此同时,联想却…

任正非应该感谢柳传志,不是柳传志自废武功,华为崛起之路会更艰难!联想曾创造无数IT神话,一度汉卡微机等撑起初期“技工贸”黄金十年,而联想程控交换机曾不输华为,并且起步更早,抢得先机。

早1994年元旦,倪光南立项开发研制的第一台联想程控交换机LEX5000,就在河北廊坊开局成功,容量比华为倾尽全力研发的C&C08大2.5倍,技术也比华为高出几个层次。

这台交换机卖了100多万,研发费用全部赚回。谁知道后来不知何故,柳传志竟然亲手干掉了LEX5000项目,为华为消灭了一个强力竞争对手。

可以说,柳传志的这一决策成就了华为。对此,各位网友有什么看法?

青年时期的任正非,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中他正在刻苦钻研。

1987年,任正非转业到南油集团工作,因工作不顺利,任正非转而集资21000元人民币创立华为公司。当初的华为,业务主要是靠从香港鸿年公司进口小型HAX程控交换机,这种小型交换机,在国内的矿山、公司和医院等小型单位很受欢迎。

如今,31年过去了,当初贩卖交换机赚钱的华为,全球员工已经高达18万人,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6036亿元,位列财富五百强第72位,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榜首。

非常敬佩倪光南院士,研制的联想汉卡、联想微机、联想486、586、程控交换机,对我国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精忠报国,不惧排挤,坚持抗争,堪比岳飞。

假如联想一直是倪光南院士掌舵,必定会发展成为令m国胆战心惊的民族企业,看看倪老的远见与所谓,就一定会为当下某企感叹了

1:倪光南一向力主自主核心技术,他坚持认为联想下一步应当进军核心技术,并顺应计算机与通信融合(ICT)的趋势及早作出部署。为此,倪光南于1992年立项研发联想程控交换机。1994年7月,联想与华为同时取得了入网证。

2:1994年在联想领导层参与下又与复旦大学和长江计算机公司达成合资建立芯片设计中心(“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的意向,准备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芯片设计能力。

3:

1997年12月在《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上发表的《软件和芯片——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一文,倪光南就明确提出了这一观点。

4:

1999年2月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Wintel面临挑战》说,Linux正在迅速扩展市场,呼吁政府及企业大力支持Linux在中国的发展,基于Linux发展自主操作系统,建立中国自主、完整的软件产业体系。2月14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中国计算机产业面临新机遇》,论述道:“过去难以实现的计划,有了转机。抓住机遇,就将为中国计算机产业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6:

2005年8月16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辩证看待软件专利保护》一文指出,美国作为软件业的垄断者,从其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出发,近年来大大强化了软件的专利保护。但中国现阶段应主要实行软件的版权保护,这有利于中国软件业的自主创新,有利于打破美国软件跨国公司的垄断。

7:

2001年和2002年连同其他政协委员先后提交议案《通过政府采购,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规范政府采购,扶持自主的IT核心技术》,提出“在政府采购招标时,如其他指标不相上下,应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产品或企业给以优先权”,呼吁“制订有关政府采购的相应法规,并加强对它执行过程的监控”。此外还主张制订“国家信息化有关标准来规范政府采购”。后来,在各界的推动下,2003年中国《政府采购法》生效。此后,倪光南积极支持遵循《政府采购法》采购国产软件。在2004年的政府正版软件采购中,针对某些地方将政府采购正版软件变成“采购外国软件”的倾向,他坚持连同其他专家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要求纠正这种倾向。

中国软件产业有远大的发展前途。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软件产业作为一个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产业,关系到国家安全,关系到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关系到软件正版化,关系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传统产业,关系到增加GDP和就业等等,所以软件产业不是一个普通的产业,应当优先发展。为此,中国需要发展各类软件产品和服务,包括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软件服务、系统集成、离岸外包等等,需要建立一个自主的软件产业体系。这正是我们和某些外国咨询公司意见的主要差别。有的外国咨询公司(如麦肯锡)主张,中国不必发展基础软件,而应像印度那样,主要做面向出口的离岸外包业务。这种观点初听起来似乎也有道理,但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它是不希望中国去和跨国公司竞争,不希望中国进入基础软件这个高端市场,而是希望中国去和印度竞争,去争离岸外包这个低端市场。如果中国这样做了,中国软件产业只能贡献一些GDP和就业,上述关于软件产业的战略要求就不可能满足了。

李一男,他曾被称为“华为太子”,还被任正非当作干儿子。后来,这对父子反目成仇,干儿子甚至锒铛入狱。

15岁的小李,就考入了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1992年,22岁的他进了华为。其貌不扬、沉默寡言,戴着厚厚的眼镜,但他工作勤奋、头脑又灵,很快得到任总赏识。两人隔三岔五吃饭聊天,任老爷子甚至还称李一男为“干儿子”,哪怕20万美金项目也泡了汤,任总并未指责,依然对他信任有加。

而李一男也没辜负这份信任。他主导研发了国内首个数字程控交换机,斩获13亿大单,一举立下华为江湖地位。

在他率领研发的七年间,华为市场营收狂增50倍、突破200亿,不到5年时间,27岁的他就成为华为副总裁,大家坚信,他就是任正非的继承人。

这位李总有能力不假,但情商不高、脾气暴躁也是真。有次他带着下属参加交流会,有客户问:华为的基站,在冬天的山东也能用? 技术人员回答:即使在冰天雪地的内蒙,也是用得好好的。没想到,李总勃然大怒,指着技术人员吼:哪有你这样回答的?立马滚!在他看来,回答必须严谨、有数据体现,说出能在零下多少度依然能运作,这才是该有的表现。

所以几年下来,除了跟任总和少数技术主管还能顺畅沟通,李一男与大多数高管关系都一般般。并且,当时华为内部山头林立、矛盾重重。任总为管理,不得不进行人事调整,把李一男从核心的研发部调到了产品推广。这正常的操作,可能被视为不被信任的表现。或许就是那时候,小李心中出现了嫌隙,有了自立山头的想法。

两千年八月,华为宣布:老员工可以出去创业,手里股权能兑换相应价值的产品,成为代理商。等来时机的李一男,再也按耐不住,火速提出离职创业申请。任总挽留多次,也没用啊。行吧,理解祝福。于是,小李离职当天,任总特意为他举办了一场告别仪式。好家伙啊,那叫一个气派啊,酒店,豪华五星,所有总监级别以上的干部都到齐了啊,大家举着一个“预祝李一男副总裁北上创业成功”的横幅,大声齐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样的欢送、前所未见!

不过离开了华为的老李,混得还不错,将公司取名为港湾网络。背靠华为,混得也不错,成立第二年,年收入就接近1.5亿。但老李始终开心不起来。为啥,因为当初和华为签了协议:只做代理,不做开发。但创业嘛,就是要独立自主。出租屋住得再舒服,也是别人的!

怀着这样的想法,慢慢地,小李把离职时签的协议抛到脑后,开始通信产品的自主研发。这小李,起初还只是小打小闹,从华为挖人才、抢客户。任总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老熟人嘛,不用计较!但时间长了,不对劲了:小李收购了同为华为出身的黄耀旭,创立的钧天。两者合并后,开始触碰到华为核心业务,大肆抢夺华为市场份额。同年,港湾研发出技术领先的通讯新产品,公司年收入,超过10亿,这下,真正动到了昔日霸主的蛋糕。

任总彻底坐不住了,反击战正式打响。

第一步,人才战。华为直接开了高薪,挖走港湾整个深圳研发小组,直接断了命根子。

第二步,就是抢订单。凡是港湾参与竞标的项目,华为都不计成本、哪怕是亏钱也要拿下,有时,甚至不惜血本,直接向客户免费送设备!

家大业大的华为,自然实力充沛。但是根基弱小港湾。不到两年时间就败下阵来,各大投资机构见状,纷纷撤资。

最后一步,控诉港湾侵犯了华为的知识产权!陷入官司的港湾,各个出路都被堵死,陷入绝境。

2006年6月,大获成功的华为,以17亿元收购了港湾。但有个条件:李一男,必须重回华为上两年班。曾经亲如父子的俩人,内心五味杂陈地握着手。任总还说了句:华为,依然欢迎你的回归!

但飞翔惯了的小李,哪里能待得久?协议期一过,他立刻辞职、离开华为。随后,他又先后进入百度等公司,可待的时间都不长。15年4月,45岁的他再次创业,创办牛电科技,一家电动摩托车行业。可也因涉嫌股票内幕交易、获刑两年半,出狱之后,李一男也早就年过半百。去年年底,他还进军了新能源汽车赛道,宣布完成5亿美元A轮融资,汽车品牌名,叫“自游家”。

回望李一男的人生历程,他曾经被视为任正非接班人、得到过李彦宏高度评价,在顶级公司、顶级岗位反复跳,无论华为、百度还是中国移动,任职都不长。三次创业,每次都能引发坊间注目。或许,他始终坚信:完全创业才是自己的人生。

好像大多数中国男人,骨子里都是躁动的、不愿意接受束缚,都期待自由翱翔。你也是这样吗?#华为##李一男#

1300多亿,让华为的芯片崛起了吗?最近,很多人都在吐槽华为的这一突破。根据相关信息了解到,华为已经搞定了28纳米DUV。什么?28纳米?这有什么用?人家台积电已经实现了3纳米了。诸如此类的嘲讽太多了,简直不堪入目!

是的,28纳米就目前来看确实无法解燃眉之急,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28纳米对华为甚至是中国的芯片意味着什么?

首先,我们不应该考虑28纳米的实际作用,而是应该考虑我们有没有问题。既然,我们有了28纳米这个基础,接下来的14纳米、7纳米都不再是问题了。28纳米对我们来说,是成功的第一步,有了这一步,3纳米都是迟早的事。

其次,28纳米真的没有用武之地吗?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汽车和互联网方面,28纳米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最后,任正非人老说的是对的,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任老他说得没错,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我们才有希望,才有未来,非要一步登天,那就只能依靠别人来救急,而我们自己的科技永远无法掌控在自己人的手里。华为不仅在芯片方面有所突破,在不久的将来,还会解决5G核心射频组件等问题。

尽管美国连续的制裁华为,尽管孟晚舟一直被加拿大扣押,但面对美国种种的围追堵截,任正非并没有退缩。

任老和华为都认清了这样一个事实,人才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其实,早在90年代,任正非就十分的重视人才的招揽,如果他没有认识到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想必华为也不会有今天的这个成绩。

在《任正非 九死一生的坚持》里有过这样一个任正非爱才的故事。当初,任正非找到了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校内教授,希望他们能带领自己的学生来参观华为公司。虽然,当初的华为办公环境还十分的简陋,但任正非是希望有更多的未来人才能认识华为,认识华为的产品和理念以及经营方法。

本来,任正非的这一轮操作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让这两所高校给自己的企业输送更有用的毕业生,可没想到,华中科技大学的老师郭平一来到华为,就被华为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所吸引。

郭平的震惊以及微妙的表情被任正非发现,而任正非也慧眼识珠地相中了郭平。为了留下郭平,任正非和郭平谈了许久。任正非充满信心的为郭平勾画出了一幅灿烂辉煌的华为的未来画卷。郭平也确实被吸引到了,他被任正非的真诚所吸引,也被任正非的长远目光所吸引,就这样,他决定加盟华为,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华为,让自己的青春在深圳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

宋朝学者杨简曾这样说过:以实带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任正非对郭平以诚相待,郭平深受感动,这才是他来华为工作的原因。

事实证明,任正非没有看错人。在郭平正式加入华为之后,在他的带领下,HJD48小型模拟空分式用户交换机的研发进展非常迅速。但郭平认为,要想让华为持续的高速发展,那就需要更多的人才,于是,他把目光锁定在了自己的同学郑宝用身上。

经过郭平的努力,他终于说动了郑宝用,虽然郑宝用还没有答应郭平来华为工作的邀请,但他已经决定来华为看一看。其实,他对于华为也有些好奇,因为他了解郭平,郭平的心气极高,他怎么会来到一个地处深圳偏僻角落的华为公司,还要在这里扎根?

但当郑宝用来到华为以后,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便惊喜不断。他看到了任正非的工作热情,看到了充满激情的进取精神,还看到了华为员工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这可一下子就把这个清华大学的博士生的工作激情给点燃了。

当郑宝用开始参观华为的时候,任正非亲自为他当向导,一会热情地给他讲解华为的产品,一边给他规划华为的未来。任正非用对待郭平的真诚来对待郑宝用,果然,郑宝用突然握住任正非的手说:“任总,我决定了,我不读博士了,我要来华为工作!”而任老也当即表示,今后的华为,就看你和郭平的了。

郭平的眼光,加上任正非的远见,使得郑宝用受到重用。这对于华为来说,如同当年的三国时代的吴国孙权得到了大将陆逊。

通过这件事,我们不难发现,华为的成功,有相当一部分是任正非爱惜人才、重视人才的结果。在《任正非 九死一生的坚持》里,任正非说过:我们既要把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人培养成领袖,又要把个人成就感强烈的人培养成英雄。没有英雄,企业就没有活力,没有希望,所以我们既需要领袖,也需要英雄。

这就是任正非的爱才之道和用才之道。在《任正非 九死一生的坚持》书中,有任正非的创业故事,也有任正非吸纳人才的故事。

其实,这本书对于很多中小创业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你可以创立公司,也可以带领公司持续前进,但你不能否认,你的发展需要人才来“供给”,没有人才的企业不过是一个空壳,根本无法做大,做强。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本书更加的励志,也许你有志向,但没有空间供你施展。也许你有创业的激情,可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但你知道吗?华为是任正非用21000创立的。试问,你,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吗?

如果对这本书感兴趣,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即可选购!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