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
中国西北植树绿化导致水资源短缺,是否为真的?看一下亚马逊雨林
2024-01-30 11:04  

中国西北植树绿化导致水资源短缺,是否为真的?看一下亚马逊雨林

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沙漠,每一片沙漠曾经都是一片森林。

我国敢为天下先,让沙漠“逆天而行”,变为绿地。

然而,就在我们的绿化事业进行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一篇文章却让事情受到了阻碍。

这篇刊登在《自然》杂志上的文章,竟然指出过度植树会造成水资源短缺,吸干地下水。

那么绿色植被真的越多越好吗?

我国西北地区的绿化事业

植物真的消耗水资源吗?

我们的地球到底需要多少植物?

现在的植被够吗?

未来我们将遭遇怎样的危机?

中国西北植树绿化导致水资源短缺?

科学家警告:看一下亚马逊雨林!

亚马逊热带雨林

植物耗水吗?

植物在我们的印象中是加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与此同时,植物也需要水分才能生长亚马逊热带雨林制造全球氧气,不然就会干枯而死。

越是干旱地区的植物中国西北植树绿化导致水资源短缺,是否为真的?看一下亚马逊雨林,它的根就扎得越深,因为要吸收两米以下的氮磷钾和地下水。

所以,有不少专家和学者认为,过度在缺水的地区种植物,其实是会消耗地下水的。

这个观点没错,但是并不完全对,植物的确会消耗掉水,但是别忘了,植物是水循环的一环,它吸收的水,是会以其他形式再回到自然中的。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循环中有一个环节叫做蒸腾,是指地面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

沙漠、戈壁等干旱地区,之所以水少,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蒸腾作用太过于明显。

比如罗布泊地区年降水量只有不到20毫米,但是它的蒸发量达到了惊人的3000毫米以上。

也就是说,就算没有植物,这些干旱地区的地下水也会因为蒸腾作用而一点点被消耗掉,并且因为空气流动去往别的地方。

干涸的罗布泊

相反,种植了树木后,它们通过吸收将水锁在了植物体内,反而减少了不必要的蒸腾作用。

植物相当于地下水的一个阀门,掌握着水进入空气的开关。

植物的根系对塑造地下水系统还能起到调节作用。

以往干旱地区的地下水都是四散流走或者流入地下暗河。

有了植物根系,它们相当于多了一条路可走,于是会有一部分地下水在根系的引导下,来到距离地表更近的地方。

沙漠的植物

沙漠地区一开始治理的时候种植的植物都是深根亚马逊热带雨林制造全球氧气,比如沙棘、芨芨草等,随着治理的深入,种植的植物根系会逐渐变浅,这样扩展植被的多样性。

所以,那篇文章所说的西北地区种植绿化树会消耗水资源,表面看好像没错

。可是仔细分析之后经不起推敲。不种树那些地下水就不会被消耗吗?

依然会,而且还是有去无回。

种植了植物后,那些地下水会经过水循环成为当地的降雨,再次回到地下hao123,同时滋润了地表。

那么,是不是说明,地球上的植物越多越好呢?当然不是。

西北治理沙漠

植物也要因地制宜

植物虽好,也要讲究数量和种类。

比如前面说的沙漠植物们,如果将其种植在水量丰沛的地区,反而会起到破坏的作用。

原因就在于,它们本来就是为了适应干旱环境而进化出的深根,将其移植到不缺水的地方,属于物种入侵,对本地植物造成严重破坏。

其次,树并非越多越好,很多人都以为植物会制造氧气,可是忘了,植物也是需要呼吸和营养物质的。

已经改造完的沙漠

过多的植物会榨干当地土壤里面的矿物质,比如氮、磷、钾,造成土地“营养不良”,对农业生产并没有什么好处。

不仅如此,植物会吸收掉二氧化碳,这本来是好事,可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保证地球温度的,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那么就会陷入全球变冷。

我们现在植树造林,是因为我们的地球植物覆盖完全没有达到饱和,属于缺树状态,所以需要大量植树造林。

种树造林工程

要知道在地球历史上,有过一段时期,植物数量超过了地球的承受能力。

在3.55亿年至2.95亿年前的石炭纪,植物的数量达到了历史顶点,导致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被榨干,氧气含量突破了35%。

过少的二氧化碳让地球的保温系统失去了功效,恰巧那段时期火山活动并不频繁,最后全球降温。

这场环境巨变被称为“石炭纪雨林崩溃”,导致大量的植物被埋入地层,成为了今天的煤炭。

石炭纪的雨林

当然,我们不用担心地球会再次经历这样的灾难,因为我们目前的森林覆盖率只有大约31.7%,对于人类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说,还不足以全部净化。

而这其中,亚马逊雨林独占鳌头,占据了全球20%的森林覆盖率,被称为“地球之肺”。

然而这块肺现在已经千疮百孔了!

地球之肺亚马逊雨林

亚马逊的危机

就在这篇文章指责中国西北的植树造林时,科学家发出警告,亚马逊雨林正在以每秒钟30个足球场的速度消失。

根据统计,近30年来,亚马逊消失的雨林面积足足有两个葡萄牙一般大,并且这个速度还在加速。

那么亚马逊的雨林都去哪里了?

答案是被当地砍伐掉,用于农业和畜牧业。

被砍伐的亚马逊雨林

南美洲工业匮乏,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亚马逊地区的土壤因为长年累月地被吸收,氮磷钾含量非常少,大部分都被集中在了植物体内。

这导致当地的种植业往往都只用一季的土壤,之后继续砍伐,恶性循环。

一些地区为了延长土壤的寿命,选择将树木就地烧掉,将木灰作为肥料。

然而这样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因为大部分的元素会在燃烧的时候,跟随着浓烟,飘向大气中。

被毁坏的亚马逊雨林

很多人认为,亚马逊雨林的面积非常宽广,一时半会儿还砍不完。

只是他们不知道,作为“地球之肺”,亚马逊雨林的面积是有一个临界值的。

这就好比我们人类的肺,出一点小问题不影响呼吸,但是如果缺失掉一部分肺叶,那人肯定就没办法继续生活了。

当亚马逊被砍伐的面积达到了总面积的1/5至1/4时,亚马逊雨林的退化将变为不可逆的事实。

退化后的雨林会变为稀疏的草原,就像今天的非洲草原一样。

非洲草原曾经也是森林

草原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是完全比不上森林的,退化后的亚马逊不再具备以往的净化能力。

地球的二氧化碳将会再上一层楼。

当然,那些以亚马逊雨林为庇护的动物们,将陆续退出历史舞台,成为永远灭绝的物种。

亚马逊雨林里面的动物们

未来的危机

对于现在的地球来说,种树带来的好处远比砍树多,我们完全不需要担心因为树多了带来什么问题,反而应该看看亚马逊雨林,它的减少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

虽然很多国家都在想办法增加本国的森林覆盖率,但是效果甚微。

原因就在于,地球的森林分布极其不均匀。

地球的森林覆盖情况

并且也不是任何地区都适合种树,种树也要讲究因地制宜,所以全球的绿化事业进展缓慢,种树的速度赶不上砍树的速度。

按照亚马逊的消失速度,还有不到20年可能就来到它的临界点,届时就算想救也救不了。

对于地球来说,植被减少对它不是什么大事,它能让森林变草地,也就能让草地变森林。

按照自然的演化,亚马逊消失之后,它可以再花几十万、几百万的时间再演化出一个雨林。

可是对于人类来说,我们可以等这么久吗?

人类毁林开荒

当然不可能等着大自然给人类草地变森林,于是人类自己动手,希望能够填补地球的森林覆盖率。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如侵犯您的权益或不适传播,请邮件通知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