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钱包要紧。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人来马来西亚来旅游、求学,物价是他们很关心的问题,所以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马来西亚的物价。
1.理发。马来西亚理发,和国内价格差不多,但是能令人眼镜掉下一地的是刮胡子,这道工序要另外收费,而且价格相当贵,25马币左右,对于中东、非洲来的满嘴虬髯的“拉登们”或者欧洲的“马克思们”来说,显然物有所值,但是甚少蓄须的中国人来说,那就亏大了,刮胡子就是借个火的功夫,却收同样的价钱。所以很容易留意到,每一次从理发店出来的中国人,胡子还是毫发无损。另外,至今我没见过女士开的发廊,这与国内恰恰相反。在国内,对于不太愿意接受扭扭捏捏的女性在我头上动刀的人,可谓是何其艰难才觅得一家发廊!而如今却很容易在这里找到男性的理发师。
2.猪肉。中国抗日电影里有一句经典桥段“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没想到在中国到处横行的猪肉到了马来这里却像古代闺秀一样隐匿起来。猪肉不可能大张旗鼓地在超市里出售。马里人开的超市里是绝对没有的。即便在华人开的超市,猪肉也往往存放在一个毫不起眼的小角落里,这也许是避免引起其他的穆斯林顾客的误会吧。但是这样一来,每一次买猪肉,我们那蹑手蹑脚,那境况像极了抗日电影里面的缠着头布悄悄进村偷地雷的日本鬼子。而有些东西即便你想偷,也是偷不来的,例如猪蹄、猪肚、猪肠、猪肝都几乎所有超市里绝迹,谁也不知道去了哪,这也难煞了两广和海南来的想图个鲜味劲的吃货了。
3.海鲜。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海鲜。国内吃货想当然,认为马来西亚三面临海,得天独厚,海鲜价格应该相当便宜。但是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实际上,吉隆坡海鲜的价格比国内还要高得多,起码比沿海城市的价格高。我曾经数次逗留在一条海鱼旁边,咽着口水,但是98马/kg标价让我还是觉得它就像橱窗里的模特,可看而不可得。实际上吉隆坡还不是一个海滨城市,离海还有一些距离。只有到港口、渔村,海鲜的价格比较便宜点。比如上次到了适耕庄海鲜渔村,那里的我真是体会到了“放开肚皮吃,赛过活神仙”的滋味。
4.酒。中国是白酒的故乡,但穆斯林教规明确规定信众不可以饮酒,因此,在马来西亚真正喝酒的只有华人和一些黑人,所以酒在马来西亚的小众市场,这也造成酒价格奇高。国内仅仅几块钱的TSING DAO啤酒在马来西亚能卖出令人咂舌的RMB 30-50元一瓶的高价。白酒就更贵了,在国内不起眼的牛栏山在马来西亚能卖出一百元来。难怪有游客埋怨说:“吃饭的倒不贵,喝酒却要占一半。”古人云“无酒不成诗”,“李白斗酒诗百篇”,马来西亚回族人不喝酒,我真好奇马来西亚诗歌文学成就如何?
5.化妆品。许多女性在国内本来一向勤俭持家,一来马来就显得多钱了,这可能与“场”的作用力有关。每次到KLCC看着如潮的人群,我就异常佩服中国半边天的购买力,难怪那里的服务员小女生说起普通话来溜得不能再溜了。上次我帮别人买一瓶雅诗兰黛,简直是抢!我刚从服务员手里把瓶子接到手上,就有几个阿姨围在旁边等着,眼睛里冒出绿色的光。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叼了一块骨头。其实这类化妆品的价格只比国内便宜几十到一百多人民币,唉,国人心里某个角落总埋藏有一份贪念。
6.燕窝。来马来西亚怎么能不带点特产回去呢?作为马来西亚三宝之一,许多游客总要带一两包燕窝回去,以便作为自己到马来旅游的显摆的呈堂证据,但是燕窝其实是农产品,属于违禁品,私带是要触犯法律的。但是游客一下飞机,在吉隆坡机场的免税里就看到许多商家在兜售,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商家总能忽悠到一些国内来的“夕阳红”,实际上价格往往奇高。
7.纪念品。说到纪念品,不能不说CHINATOWN。唐人街里说唐人,唐人不见南亚来。唐人弄,茨厂街,民国的风情,熟悉的味道,还有讨价还价的吆喝声。但是实际上,现在唐人街很多是南亚人在做生意,譬如,孟加拉人,巴基斯坦人,印度人,别小看他们,他们操着蹩脚的中文,往往能“师夷长技以制夷”,即使你把价格砍掉三分之一,吃亏的往往还是你。
8.景区门票。马来西亚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景区”,只有零散分布着一些“景点”,它的功能也就只能供人有个地方发发呆而已。有人说,所谓旅游,就是“我到你的地方看看,你到我的地方瞧瞧,仅此而已”。借用这句话来说马来西亚最恰当不过,这里唯一吸引人的就是异国风情,你要说像国内那样“看名山大川、游三山五岳”,那是万万不可能的。这里唯一好处就是这些零散的景点门票收费都相当的低,往往就是一碗桂林米粉的钱。但是即便是相当便宜,Iris在这里也不得不提醒你,当心赤道上的太阳把你“烤全羊”。
想拿身份去马来西亚定居生活,欢迎咨询我或者留言。
马来西亚的物价(马来西亚旅游必看)
2022-07-30 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