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的八府巡按到底是个多大的官?相当于如今何官职?
八府巡抚这个官职比较特别。在很多影视**里我们都能看到**封某位大臣为八府巡抚,去巡查各个省。那么八府巡抚到底是一个什么官呢。
巡抚的由来。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巡抚早在北周和唐初都有官员到各地巡抚之事,但是只是一个临时的差事,“巡抚”并没有成为官名。到了明清时期巡抚这一官职才逐渐成形,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命太子懿巡抚陕西,但那时依然属于临时差事。到了明朝的宣德五年(1430),于谦等六人分抚南北直隶等处,从此各省常设巡抚渐成制度,到了清朝才逐渐完善了巡抚官制。
八府巡按在历史上是不存在这个官名的,戏曲**中的八府巡按在真实的历史上其实就是巡按御史,是被朝廷委派到地方,代表**巡视各省、考核吏治、体察民情、纠察风纪的官员,品级不高,但是权力很大,可以临机处置紧要事件,而不必先进行请示汇报,比如审计地方财税,受理**投诉告状等。这个职务由监察御史担任,巡按御史这个职务不属于常设职务,只是临时委派的一个职务。
巡抚就相当于今天的省长。
**中的八府巡抚在历史上存在吗八府巡抚应该为八府巡按,并不是指真正的八府,而是一种泛称。八府巡按这个官名多见于戏曲和**中。在民间**的心目中是清廉有权势的大官,代表的多是正义的形象,寄托着老**对正义的向往。但是在历史上并没有“八府巡抚”官职。**中所谓的八府巡抚其实就相当于**的一个御史,而且还是级别最低的那种,只是一个七品大的芝麻官。只是影视作品在借鉴御史这一官职将其夸大改名为八府巡抚。
当然如果八府巡抚真的如同其名字一样存在,那就是八个省的省长。
“八府巡按”是怎么回事?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如今打开电视,换上几个台,必定会有历史剧活跃在荧幕中,而清朝的历史也是经常被拿来改编。《九品芝麻官》想必大家不陌生,是周星驰出演的一部喜剧电影,其中他饰演的包龙星原本就是一位清朝的地方小官,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当上了“八府巡按”,成为了为民除害的好官。
剧中的他有着先斩后奏的权力,而且他问皇上官品的时候,皇上告诉他是一品,这样看来,这个官职还是很大。那么真实历史上,这个官职真的有这么大的权利吗?我们接下来就聊一聊这个官职具体的来历以及职能。
其实,经过查证,数千年的封建时代中,就没有这个官职的名称,想来是编剧自己的想象,不过要是根据职务的核对,确实有一个官职与其十分相像,那就是“监察御史”。如果像包龙星那样,可以代替皇上巡视各省,那就是“巡按御史”。
历朝历代都有此类型的官员,不过他们的官级却不是很高。唐朝的时候有监察御史15个人,都是八品,宋朝的时候减少了人员,变成了六人,品级也提高了一级,不过也不算什么大官。明朝的时候这个机构叫都察院,官职有了更细致的划分,整体人员更是达到了上百人,不过他们也只是正七品的官员。清朝乾隆时期,巡按御史的官职迎来了最高点,为从五品。
总体看来,这个官职并没有想的那么高,不过虽然官级不大,但是各地官员对巡按御史的态度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尊敬的,这是因为,虽然这个官职的品级不高,但是权力还是很大的,这个权力有多大呢?在当时的贪官,估计除了阎王爷之外,最怕见的就是巡按御史了。
巡按御史是直接听命与皇上的,是皇上派去各地监督其他官员的,不论你官职大小,掌管多少人,都在其监察的范围之内,可以说,他们就是皇上的眼睛,不管出去看到什么**疾苦,官员的什么弊端,都要如实的向皇上禀报。甚至小的事情可以直接代替皇上行事,大的事情需要奏明皇上,不过先斩后奏的说法倒是没有。
这样的官职要是根据职能来说,也是相当于纪委一样的存在。清朝时候的巡按御史,出任的人大多都是**,在清朝统治者眼中,**在政务处理方面更有经验,满清的贵族在各地担任大官,**做监察的工作,可以有效防止相互勾结。再加上巡按御史如果犯法,是要罪加三等,这也断绝了大部分人的念想。所以说,八府巡按这个官职只是民间老**创造出来的官职,也反映了普通老**想要一位这样的好官,来为老**做好事实事的美好心愿吧。
明清朝的“八府巡按”主要负责什么,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清朝“八府巡按”之所以这么出名是因为两部清朝为背景的影视剧,《九品芝麻官》和《康熙微服私访记》。
《九品芝麻官》里面**封给包龙星的官职就是“八府巡按”,这是包龙星最大的倚仗,也是他断案最有力的武器,而《康熙微服私访记》中,于世龙作为每个案件最后出场上演压轴大戏的钦差大臣,于世龙的官职就是八府巡按。
在这两部影视剧中八府巡按都是权力巨大的官员。
既然“八府巡按”这么有地位,那么相当于如今的什么官职呢?
从明清朝史料记载来看,“八府巡按”这个官名应该是戏曲、**和影视剧中杜撰出来的。
根据《九品芝麻官》和《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关于“八府巡按”的职责描述,明清朝历史上跟这个官职相类似的应该是监察御史或巡按御史这个官职。
监察御史和巡按御史这个官职最厉害的并不是这两个官职的品级有多高,而是这两个职位具有监察文武百官的无上权力,在京就是监察官员,出京就是钦差大臣,属于典型的官职低、品级低、地位高、权力大。
那为什么监察御史会被变成“八府巡按”呢?
首先八府指的是哪八府呢?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在江南地区所设置的官僚机构,分别为上八府和下八府,其中上八府为绍兴府,金华府,宁波府,台州府,温州府,丽水府,衢州府,严州府;下八府为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润州府,江阴府。
后来经过上百年的演变,“八府”在明清朝的演义**中,变成泛指天下的概念。
明朝有个著名的衙门叫做督察院,十三省巡按的全称为巡按御史,《明史》记载,巡按御史一共有十三道,其中北直隶二人,南直隶三人,宣大一人,辽东一人,甘肃一人,十三省各一人,专门负责监察百官。
而清朝开国初期承袭明朝制度,设置了督察员,下面设有十五道监察御史。
八府巡按属于明朝制度与清朝制度的杂糅,属于民间独有的概念,也就是说这属于广大民众寄托官府能够出现一个为国为民,为民间**申诉正义,主持公道,同时权力又相对来说非常巨大的官员,因此“八府巡按”也就这么来了。
其实八府巡按和包青天(包拯)、海青天(海瑞)、于青天(于成龙)的含义差不多,八府巡按也被赋予了各式各样的传说故事。
在古代,“御”这个字很特殊,一般与至高无上的**有着很深的联系。
带有一个“御”之的东西,通常都非常不简单,而说明监察御史和巡按御史代表的就是**的权威,那么监察御史品级是什么?
明清两朝的监察御史都只有正七品,也就是比包龙星的九品芝麻官稍微高一点而已,放到现在也就一个小官员而已。
但是就像上述所说的一样,监察御史属于典型的官职低、品级低、地位高、权力大,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品级低而小看了监察御史的实际权力。
《明史》记载:“而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诸祭祀坛场。存恤孤老,巡视仓库,查算钱粮,勉励学校,表扬善类,翦除豪蠹,以正风俗,振纲纪。”
由此可以看出,不仅监察文武百官,凡是地方上的相关事务,监察御史都可以进行干涉。
正是因为监察御史权力巨大,**更加担心他们和官员们进行勾结,串通一气,所以品级一向很低。
他们一群位卑权重的御史负责管控一群位高权轻和位高权重,这才是天子的制衡之道。
到了清朝,虽然清朝初期承袭明朝设立御史职位,但是因为满洲人高人一等的地位,清朝为了防止**掌权,也为了不让御史职权的滥用,又做了各种细致的划分(满洲大员不受监察),而且各种御史各自有各不同的分工,巡视农业相关事务的叫做巡农御史,勘察盐铁相关事务的叫做巡盐御史,调查漕运航运相关事务的叫做巡漕御史。
在雍正年间,雍正帝锐意改革,御史权力得到极大的扩张,还专门设置巡查各省的御史,这些御史在雍正时期,很好的搭建起了民众和朝廷的桥梁,整顿了吏治,也为成为了维护王朝稳定必不可缺的一环。
八府巡按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八府巡按”相当于现在的省*****检察长兼监察厅厅长,还不受省委省****。
八府巡按并不是指真正的八府。八府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八府巡按的形象多为正义的,这可以理解为**对官吏们公正廉明的一种渴望、期盼有廉明的官员来管一管他们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是**希望吏治清明的一种表现。
古时候“八府巡按”巡视地方,相当于如今什么职位?
“八府巡按”只是民间俗称,这是明清时期的官职,正式官衔是监察御史,分巡各省称巡按御史。在明清**、戏剧里面,又被称作“八府巡按”,被赋予了很高的职权。而历史上,八府巡按的职权确实够大,他们是代天子巡视地方,行使监察权,地方官员看到他们,那可真的是如履薄冰啊。
关于“八府巡按”,相信看过周星驰电影《九品芝麻官》的影迷都比较熟悉,剧中周星驰饰演的包龙星被皇上任命为“八府巡按”去查民间女子秦小莲之冤案,包龙星与刑部尚书、广东水师提督共审此案,在公堂之上怒斥恶霸常威干爹大太监李连英,智斗状师方唐镜,经过几次较量,身为钦差大臣的包龙星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终令案情大白,恶霸常威命丧于铡刀之下,秦小莲得以洗脱冤情。
难以想象,身为皇上钦命的“八府巡按”包龙星居然可以坐在衙门高堂之上,陪审的是当朝二品大员刑部尚书、三品大员广东水师提督,包龙星还可以怒斥得宠的大太监李连英(并非慈禧宠宦李莲英)。但是,这是**故意夸大了“八府巡按”的职权,大家千万不要把**和历史混淆在一起,历史上真实的“八府巡按”职权虽然没有《九品芝麻官》里说的那么夸张,但是他们的权力依然相当的大。
巡按之名,最早起于唐天宝五年(746年),当时唐玄宗派官巡按天下风俗黜陟官吏,始称之为巡按。明朝成祖永乐永年(1403年)起,朝廷以一省为一道,派监察御史分赴各道巡视,其目的在于考察吏治,发现官员不法行为予以上报朝廷以纠其错,发现为官清廉、政绩卓越官员则上报朝廷予以嘉奖提拔。各省巡按多在每年八月出巡,称巡按御史,简称按台。
巡按制度起于明朝,明时天下设两京一十三省,一省为一道,每省的巡按御史先由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的都察院(明代三法司之一)选出两名候选人,由**当面择选其中一人为巡按御史。虽然明面上巡按御史由都察院管理,但在具体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并不受都察院控制,而是直接听命于。
明清两代,巡按御史都只是正七品的小官,但别看他们官位小,其职责却很大,那是代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对所巡视地区的官员来说,巡按御史就是朝廷派下来对他们进行年终考核的朝廷命官,他们其他的不管,只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官员一有不法之事即上奏天子进行弹劾,可见巡按御史的权力是真的很大,他们代表天子行使监察权,在职权范围内能够“以小监大”、“以卑督尊”。
清朝沿袭明制,只是设十三道为十五道,同样的这十五道也有由都察院管理的巡按御史,每一省设一人。至于“八府巡按”名称的由来,多因为明清时期,很多省都分为八个府,比如福建、陕西、四川、河南皆设八府。巡按御史作为一省之**钦点最高的地方巡视、监察京官,故也被民间称为“八府巡按”。
“八府巡按”官衔虽小,却不可轻视,可以说,在九品中正制下的古代官僚品级制度里面,“八府巡按”是神一般的存在,一方面他们官阶虽小,小到和地方知县品级,但是由于是**钦点钦命,地位完全超过同为七品的知县。另一方面,“八府巡按”代天子巡视地方,纠察地方官员,其职权要大大高于他们的官衔,这就是“八府巡按”的特别之处。“八府巡按”在今天相当于**纪委巡视组,这个就不用详细说明了吧。
八府巡抚是几品官?
八府巡抚是八品官。
八府巡抚相当于古代的监察御史,品级是八品。历史上实际是没有八府巡抚这个官职,属于影视剧中编辑出来的。
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派驻地方的官员,级别稍高于副厅级的**巡视组组长。监察御史的权力比较特殊,遇案当场处理,可以先斩后奏。
《清史稿·职官志二》明确记载:十五道掌弹举官邪,敷陈治道,各覈本省刑名。也就是说,清朝的“监察御史”和明朝基本类似,而被**临时派遣出差的“监察御史”,就成为了“巡按御史”,也就是传说中的“八府巡按”。
相关内容
所谓的“八府巡抚”真正名称应该叫“八府巡按”,而且这个名称取自于民间的戏剧、**,并非正式官名。从职能上来定义的话,八府巡抚应该相当于监察御史,分巡各省时称巡按御史。
帝制时代其实没有“八府巡抚”这个官名(完全出自旧时戏剧)。明、清两朝都设有**监察部门,叫都察院,其下有各道。监察御史,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
“八府巡按”实际上是个御史,而且是最低级别的御史,正式的叫法可以称“侍御史”。从这个御史的“御”字,可看出担任这一官职的最初都是最高统治者**(君主)身边的人,本为**的耳目和工具。至明清市民文化兴起,戏剧、**等文学作品引用时,将其改成“八府巡按”,代指民间**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