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伍子胥鞭尸 伍子胥鞭尸谁
2023-04-29 22:09  

伍子胥鞭尸的典故?

春秋后期,楚平王因误听谗臣费无忌之言而冤杀了楚国忠臣伍奢全家,只有伍奢次子伍子胥在申包胥等人的帮助下才侥幸逃过一劫。随后伍子胥逃到吴国,助公子光夺得王位,成为了吴国重臣。后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而率吴国军队攻破了楚国国都郢,然此时楚平王已薨,楚平王之子楚昭王也已逃离楚国。伍子胥为泄私愤,便令人掘开楚平王坟墓,并怒鞭楚平王尸体三百下以报仇雪恨。

扩展资料:

春秋列国时代,楚平王误听馋言,将大夫伍奢全家斩尽杀绝。伍奢次子伍子胥(伍员,又称“申胥”)历尽艰难,逃到吴国,成为吴国重臣,后率领军队攻破楚国都城郢。相传,伍子胥为父兄报仇雪恨,曾经挖开楚平王的坟墓,怒鞭平王尸体三百下。

对于这一传说,古文献存在“鞭尸”和“鞭坟”两种不同记载,而近年又出现一种完全否定“鞭尸”、“鞭坟”的意见。

一,鞭尸说。《史记·吴太伯世家》云:“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以报父仇。”《史记·伍子胥列传》曰:“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可见,司马迁记此事应当无误。扬雄《法言·重黎》也有这种说法,然后批评伍子胥“鞭尸籍棺,皆不由德。”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阖庐内传》,除记有“掘墓鞭尸”的情节外,更增加了“左足践腹,右手扶其目,诮之曰‘谁使汝用谗谀之口,杀我父兄,岂不冤哉’”的细节。照此看来,说伍子胥掘墓鞭尸,是有根据的。

二,鞭坟说。此说首先见于《吕氏春秋·首时》的记载,说伍子胥“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谷梁传·定公四年》则说,他“挞平王之墓”。《淮南子·泰族训》和《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也都说伍子胥鞭坟。从古文献史料价值来看,《吕氏春秋》成书早于《史记》一百多年,所言楚国史事应当是可信的。这样,伍子胥只是鞭坟三百,没有掘墓鞭尸。

三,否定说。张君在《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三期上发表《伍子胥何曾掘墓鞭尸》一文,完全推翻“鞭尸”和“鞭坟”两说。他认为,伍子胥既没有掘墓鞭尸,也没有鞭坟泄愤,甚至连破郢之战都未参加。

其主要理由是:一,《春秋》等记载春秋时期史事最早又最有权威的典籍,都没有提到过这件事。《左传》仅记载楚平王杀伍奢一家的事,用谴责的笔调而对伍子胥用同情的笔法,屈原也称赞并自拟于伍子胥。

二,吴国军队攻入楚国郢都,正是孔子在世的时代。孔子最容不得乱臣贼子,伍子胥引吴入室,掘墓鞭尸,可谓罪大恶极,但孔子言论确只字未提。三,《公羊传·定公四年》明确记载伍子胥忠君、不报私仇的思想:“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不为也。”他主观上也不愿做掘墓鞭尸之事,这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伍子胥鞭尸

在历史上伍子胥到底有没有鞭尸楚平王

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

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

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

伍子胥是否掘墓鞭尸

伍子胥在父兄被戮后,智过昭关,投奔吴国,导吴破郢,掘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终泄心中积恨,是一段载诸史籍,传颂千古的历史佳话。

历来据此写成的演义式**与戏曲传奇不胜枚举。

人们饱蘸浓墨,将伍子胥塑造成一个忠肝义胆、忍耻雪恨、鞭挞昏君的大侠,通过这个鲜明的典型形象和故事宣泄出对统治者的强烈的反抗精神。

至于历史上是否确有“掘墓鞭尸”这一幕,迄今为止却并没有任何人明确提出过疑义。

当代学者张君认为,只要对诸史细加考辨即可发现,这件事原系子虚乌有。

他的论据如下:

一、按《春秋》笔法与义例,凡有乱臣贼子以下凌上之事发生,莫不口诛而笔伐。

孟子曾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滕文公下》)。

按此,则楚平王虽听谗信诬,杀戮忠良,是一个典型的昏君暴主,但倘若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尸,仍会被《春秋》视为非分之道,大书特书,贬其为犯上作乱的叛臣贼子。

可是《春秋》定公四年对吴兵入郢这件事的记载却极其简赅,仅仅只有五个字:“庚辰,吴入郢。”如此淡淡一笔便透露出定公四年并没有发生“掘墓鞭尸”这件僭冒至极的“暴行”。

二、《左传》记楚事尤为详备,宋代郑樵甚至因此断言:“左氏之书序楚事最详,则左氏为楚人。”但《左传》定公四年记吴兵入郢后的文字只寥寥数笔:“庚辰,吴入郢,以班处宫。

子山处令尹之宫,夫概王欲攻之,惧而去之,夫概王入之。”据此可见,吴兵入郢后,吴国的第二号人物夫概王(阖庐弟)与第三号人物(阖庐子)之间便因争占楚国宫室,把偌大的一个郢城闹得乌烟瘴气。

当时,派出去追歼逃亡在途的楚国君臣的只是少许部队,遇到一个执意庇护昭王的小小随国,便奈何不得,扫兴而归。

在这种情况下,吴兵又有何暇费工旷日去为子胥、伯盉二人钻穴锥埋、掘墓鞭尸呢?何况,如真有此事发生,那么按《左传》惯例,通常也会在传文后照应或补著一笔的。

揭秘伍子胥鞭尸背后的历史真相

伍子胥简介

伍子胥,生于公元前559年,*于公元前484年,活了75年,本名伍员,又名伍子胥。今湖北监利县人,也有人说是安徽全椒县人。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曾任吴国大夫。

伍子胥画像

伍子胥本为楚国人,他的家族在楚国也是一个大家族,父亲伍奢曾在楚平王时期任太傅一职,后来被奸人陷害,伍奢和伍子胥的兄长伍尚一同被杀。伍子胥在父亲朋友的帮助下逃出了楚国,背井离乡的伍子胥听闻吴王阖闾正在招贤纳士,就去投奔吴王。伍子胥很快就受到阖闾的重用,伍子胥在吴国期间主持修建了姑苏城,即现在的苏州城。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和孙武一同破入楚国都城,伍子胥为了给自己的父兄报仇,掘开了楚平王的坟墓,愤怒的伍子胥对着楚平王的尸体实行鞭尸,用皮鞭打了三百下才罢休。吴王重用伍子胥和孙武军事大家,才能破大楚,败强齐,夫差成为春秋一霸。

后来伍子胥和吴王夫差的关系越来越差,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数次进谏,没有杀*勾践,后来吴王夫差和伍子胥又在攻齐还是灭越的问题起了争执,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坚持先攻打国力强大的齐国。

最后,夫差又听信谗言,误认为伍子胥暗中投靠了齐国,夫差赐给了伍子胥一把宝剑,让其**。伍子胥在**前曾对下人说:“我*后请把我的双眼挖下放在国都的大门之上,我要亲眼看着吴国灭亡”。

果然,九年后,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率领三千越甲偷袭吴国国都,吴国被灭。

伍子胥怎么读

伍子胥,春秋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吴国著名将领,原籍楚国人。

“胥”字

伍子胥因为自己的父兄被楚平王所杀,逃亡到吴国,被当时的吴国公子姬光收为门客,后来帮助姬光杀*吴王姬僚,姬光得以即位,世称吴王阖闾。最后,伍子胥被阖闾之子夫差赐*,自刎而亡,*后尸体被夫差投于钱塘江喂鱼。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后来因为曾被封地“申”,又被称为“申胥”,后世多称为伍子胥,关于他的名字读音,主要集中在胥的读音上,很多人将这个字读为第四声“xu”,其实正确的读法是第一声“xu”。

“胥’字本意为古代的小官,作胥吏之称,也就是小吏的意思。它也有全、都的意思,可以组词为万事胥备。还有蟹酱的意思,组词为蟹胥。最后一个是中华名族的传统姓氏为“胥”,很多人都会将“胥”误读为第四声的“xu”,但是不管做什么意思解释。这个字只有一种读音,那就是第一声的“胥”,“胥”字现在多为姓氏。

鞭尸是古代一种严重的侮辱,伍子胥为什么鞭尸楚王?

为了报父兄之仇,伍子胥将楚平王掘坟鞭尸,因为这件事,我对伍子胥很是崇拜,文人从不窝囊,你杀我父兄,我也不让你好过,灭了你的国,还要挖你的坟,鞭你的尸,实在大快人心!

在春秋末期,楚国的士大夫伍子胥本出生于大家族,父亲伍奢是当今楚国平王的老师。谁知遭小人阴毒暗算,平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想要杀了伍奢和他两个儿子。伍子胥的大哥伍尚是个孝顺的老实人,接到召回命令后执意要去,伍子胥认为这是楚王的阴谋不同意去,伍尚想了想对他说,我必须去,不然会被天下人耻笑,你先逃走吧,如果我这一去*于楚王之手,你日后也可为我俩报仇。之后伍尚被捕,回到了楚国都城,楚王果然将他父子二人杀害。

伍子胥侥幸逃脱,一路跑到了宋国投靠了太子一起生活,没想到宋国也不是个安稳之地,发生了内乱,他们俩只能继续逃亡到吴国,半路经过陈国的一个关卡叫昭关,在此便有了伍子胥为了过韶关,一夜变白发的故事。

之后伍子胥和太子建一起逃到了吴国,杀父杀兄之仇不共戴天,伍子胥始终在筹谋,他混成了吴国公子光的门客,约好他能帮助公子光登上王位,公子光就帮他攻打楚国,报仇雪恨,后来在伍子胥的帮助下公子光果然顺利地成了吴王阖闾,之后伍子胥帮助吴王打回老家,攻占了楚国都城之后,大仇得报,但是楚平王已*,伍子胥想想还是不解气,就专门掘楚王墓,鞭尸三百。

他这样做很多人认为大逆不道,可是太史公还是赞他“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伍子胥鞭尸的故事是什么?

鄙人所知,这是一个伍子胥公报私仇的故事。具体来说:

1、色狼平王,父占子妻

众所周知,楚平王是楚庄王的后人,他没有庄王的雄猜,却又绝对权力下的任性,所以在一次楚秦联姻时,被宠臣费无极怂恿着看上了本来要嫁给自己太子的秦国公主,而这个秦国公主,美艳动人,不可方物。很快楚平王对她专宠不已。

而被父占子妻的楚国太子,对此只能隐忍不发,对费无极恨的牙痒痒。不久楚王的幺子出生,楚平王对这个儿子,爱屋及乌。秦国公主也母凭子贵, 太子的权位由此受到严重威胁。

2、子胥外逃,家破人亡

伴随着楚平王的年老,幺子嗣位成为他考虑的问题,于是为幺子的嗣位的清障开始了,首先平王把太子调离政治中心,而后,借着太子班底为太子求情的机会,把伍子胥的老爹为代表的太子幕僚,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杀戮。伍子胥幸运捡的一条命。通过化妆,逃向吴国,并在那里受到重用。

他连同孙武一起,为吴王阖闾治下的吴国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带到吴国势力发展到和楚国正面争利时,吴国军队攻入楚国首都,按下楚国发展的暂停键。而伍子胥快意恩仇的时刻也到来了。

3、公报私仇、楚国复活

于是,伍子胥不顾军纪,带头掘开*去许久的楚平王的墓穴,对这具看上去面色如常的尸体,开始鞭笞泄愤。最终这个老色坯的遗体,被伍子胥的公报私仇,弄得荡然无存。伍子胥才罢手。由此伍子胥尽管泄愤,但是楚地的民众被彻底激怒。不久吴军鉴于民众的抵抗,不得已撤出楚国,回头收拾自己背后崛起的越国去了,而楚国也借机再次满血复活。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