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公元前104年 公元前104年是什么朝代:05
2023-04-29 03:20  

史记写了多少年?

问题一:《史记》写于公元前多少年? 公元前104年

下面是详细信息

司马迁(前145―87?),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有广博的学问修养,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又曾为文“论六家之要旨”,批评了儒、墨、名、法和阴阳五家,而完全肯定地赞扬了道家,这说明他是深受当时流行的黄老思想的影响的。司马谈在这篇论文中所表现的明晰的思想和批判精神,无疑给司马迁后来为先秦诸子作传以良好的启示,而且对司马迁的思想、人格和治学态度也必然有影响。汉武帝即位后,司马谈做了太史令,为了供职的方便,他移家长安。在此以前,司马迁“耕牧河山之阳”,即帮助家人做些农业劳动,同时大概已学习了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随父到长安后,他又学习了“古文”(如《说文》的“籀文”和“古文”等),并向当时经学**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向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这些对年轻的司马迁都有很深的影响。

司马迁在二十岁那一年开始了漫游生活。这就是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说的:“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规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乙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归后“仕为郎中”;又“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以后又因侍从武帝巡狩、封禅,游历了更多的地方。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司马迁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扩大了司马迁的胸襟和眼界,更重要的是使他接触到广大**的经济生活,体会到**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这对他后来著作《史记》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东巡,封禅泰山。封建统治阶级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盛典,司马谈因病留在洛阳,未能参加,又急又气,生命危在旦夕。这时司马迁适从西南回来,他就把自己著述历史的理想和愿望遗留给司马迁,司马迁流涕说:“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三年后,司马迁继任为太史令,他以极大的热情来对待自己的职务,“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并开始在“金匮石室”即**藏书处阅读、整理历史资料。这样经过了四、五年的准备,在太初元年(前104),他主持了改秦汉以来的颛顼历为夏历的工作后,就开始了继承《春秋》的著作事业,即正式写作《史记》,实践他父亲论载天下之文的遗志。这年司马迁是四十二岁。

正当司马迁专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天汉二年(前99)李陵抗击匈奴,兵败投降,朝廷震惊。司马迁认为李陵投降出于一时无奈,必将寻找机会报答汉朝。正好武帝问他对此事的看法,他就把他的想法向武帝说了。武帝因而大怒,以为这是替李陵游说,并借以打击贰师将军李广利。司马迁就这样得了罪,并在天汉三年下“蚕室”,受“腐刑”。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耻辱。他想到了*,但又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不应轻于一*。他终于从“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乙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等先圣先贤的遭遇中看到自己的出路,于是“就极刑而无愠色”,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著作的宏愿。出狱后,司马迁升为中书令,名义虽比太史令为高,但只是“埽除之隶”、“闺合之臣”,与宦者无异,因而更容易唤起他被损害、被污辱的记忆,他“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但他的著作事业却从这里得到了更大的力量,并在《史记》若干篇幅中流露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怒和不平。到了太始四年(前93),司马迁在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信中说:“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可见《史记》一书这时已基本完成了。从此以后,他的事迹就不可考,大概卒于武帝末年。他......

问题二:司马迁写史记用了多少年 司马迁写《史记》究竟用了多少年,向来说法不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11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原取“18年”一说。后来,我们经过认真查对,感到还是“13年”一说比较可靠。

《史记》究竟是在哪一年开始着笔的呢?现在大家比较认同的说法是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根据是司马迁所撰《自序》:“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所谓“论次其文”即指撰述《史记》。李陵之祸发生在汉武帝天汉三年(即公元前98年),上推七年,便是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

据史学家考证,《史记》脱稿应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即公元前91年)。根据是这年司马迁给他的朋友任安所写的一封信。信里有这样的话:“仆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又说:“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意思是说:我最近广泛地搜集了散落在民间的历史资料,进行了仔细的考证,推究其兴亡的原因,共写了130篇。我打算将此书珍藏起来,以传后人。《史记》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合起来恰好是130篇。由此可见,此时全书已经脱稿。

从太初元年到征和二年,正好是13年。《辞海》有关“史记”的词条也是这样说的:《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前104――前91)撰成”。此外,《**历史大辞典》、《**大百科全书》也都采用此说。

当然,说18年、16年完成此书也不错,那是把司马迁受命之后,酝酿构思、搜集资料乃至参阅皇家档案的准备过程也计算在内了。

问题三:司马迁的史记写了多少年有多少字 您好哦

《太史公书》,后世通称《史记》,是**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本纪传体通史。《史记》是**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纪传体通史。《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望采纳!

问题四:司马迁写《史记》一共用了多少年?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就开始了他人生的最伟大工程――编写《史记》,公元前91年,旷世名著《史记》经过司马迁13年的艰苦写作,终于全书完成。共有130篇,52万余字。《史记》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问题五:司马迁写史记用了多少年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约公元前90年),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42岁的司马迁开始动手编《史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被判宫刑。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司马迁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的文书机要。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花了13年的时间

司马迁的一生

西汉景、武年间,司马迁生于黄河龙门的一个家庭,司马迁10岁开始读古书,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

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父亲司马谈*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

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刑。

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割掉鼻子或者生殖器官的酷刑)”。

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的文书机要。于是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扩展资料:

在两汉时期的星象家中,首先要提出司马迁。大家都知道司马迁是一个伟大的史学家,而不知他也是一位对天文星象精到造诣的专家。

其实只要仔细读其《史记》的《天官书》就可明白称他为天文星家专家决非虚誉,像司马迁这样博大精深的文学**,绝对不会自划范围,限制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探索领域。

古代的史官本来以星历之事为其本职之一,故精通星象之学也不足为奇。司马迁并末用星象学去占测具体的人事变异,而是用来总结历史规律,这不能不说是他对星系学的创造性应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司马迁

公元前104年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的历史价值完全碾压西方近现代的所有发明创造

新文明

08-23 14:04

关注

四大发明使人类文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没有四大发明,欧洲至今还会处于黑暗的中世纪,就不可能有人类近现代社会。在欧洲中世纪这个漫长的时期里,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在向前发展,而欧洲的科学技术却停滞不前,此时正是**四大发明如春风一般的引入而沐浴了西方,使整个西方世界黑暗中看到了希望,才根本改变了欧洲的蒙昧落后状态,欧洲的近现代社会及自然科学才得以产生。

**许多具有**思想的人,总是用电视、电话、手机、互联网等发明来搪塞国人,说什么如果不喜欢或不认可西方就请不要用这些发明,这是强盗逻辑。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么这些具有**思想的人就不应该生活在现代社会中,而应该到原始森林里过蒙昧野蛮的部落土著生活,因为如果没有**等亚非产生的四大文明以及**的四大发明,人类将仍然生活于蒙昧野蛮状态,就更不用说现代科技文明了。

一 、造纸术和印刷术使人类文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引领了近现代社会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文明最伟大的成就应当归于文字的发明!文字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浓缩了大量信息的思维媒介,大大提高了人类的思维运作效率,极大提高了人类的认知水平和发明创造能量,文明完全是基于文字的发明而导致人类思维水平大大提高的结果,文明主要基于文字的发明而得以产生。就此意义而言,古代文字发明的巨大作用和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现代科技文明成就的总和!

而在文字发明所带来的文明进程中,造纸术和印刷术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文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那么造纸术和印刷术则是人类文明中最为重要的发明创造。

文字最初的载体是书皮、龟壳、竹签等十分厚重笨拙的实物,或者是绢帛等贵重物资,这些东西十分不利于文字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正因如此,古代社会的文字文化传播和发展主要是限制于贵族,文盲是非常普遍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限制了文明的进程,文明的进程相当缓慢,以至于时刻处于被野蛮力量所摧毁的危险边缘。基于此,文字的载体需要一次革命性的飞跃,而这一改变历史的重责是由**完成的。

据考古发现,我国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就已经有了纸,不过这时的纸只是纺织业漂絮沤麻的副产品,产量很低,质量也差,还不能很好用于书写。到东汉时期,蔡伦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造纸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除了用麻作原料之外,还采用树皮等一些含纤维的东西.并采用石灰碱液蒸煮的加工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此后纸张开始代替竹帛,在全国推广。公元6世纪后,我国的造纸术不断外传.使朝鲜、日本、***、欧洲等地先后学会了造纸术,纸从此成为传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纸张具有轻便性,物美价廉,便于保存,十分有利于文章创造和思想精神作品的传播,而文字又是促进文明进程的最为先进和深刻的思维媒介。纸张的发明对于文明发展得具有历史价值可想而知。

造纸发明以后,使出版成为巨量需求,印刷术也随之产生。文字发明初期,由于没有印刷术,人类只能通过雕刻和誊录的方式保存和传播文章,这显然是一种非常缓慢和笨拙的方式。公元6世纪初的隋、唐之际,**出现了最早的雕版印刷术。这种印刷术一般用木材为原料,先在木板上刻反字,再给字板涂上墨,印在纸上。由于节工省时,很快盛行起来。宋代雕版印刷达到鼎盛时期,宋太祖开宝四年 (971年)于成都板印《大藏经》,共印5048卷,雕版达13万块,用了12年的时间才雕印完工。如此浩大规模的印刷,足以表明雕版印刷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不过,这种方式的仍然存在缺点,主要在于文字雕刻后是*板的,这需要使用大量的雕版和大量的雕刻时间。于是,活字印刷出现了。

1041--1048年间,宋代雕刻工毕升发明了创造了活字印刷术。即用胶泥做成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这样就可以通过灵活拼接的方式,用这些活字进行灵活排版,既节省费用,又大大缩短了时间,十分经济方便。元代王祯又将胶泥活字改为木活字,创造了转轮排字架。此后还出现了锡、铜、铅等金属材料制成的活字。活字印刷的出现是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他的重要作用在于将文字文化进一步普及化,使人类文明布化到整个人类。活字印刷术从13世纪后传到朝鲜、日本。到15世纪中叶,欧洲才掌握了活字。

造纸术和印刷术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它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将人类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使得巨量出版和文宣普及成为可能,改变了只有贵族迎合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极大促进了人类思维水平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极大深化了文明进程。

如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你的认知世界里还可能有**的四大名著,还能看到欧洲的莎士比亚、培根、笛卡尔等等名人名著吗?不仅没有,连这些人物也不可能造就,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普朗克等根本也就不可能产生,欧洲将至今仍然会在黑暗的中世纪而不能自拔,更不用说现代科学和现代社会了。

二、火药的发明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引领了近现代热兵器和航天技术

火药是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公元8~9世纪,炼丹家已经知道硫磺、硝石与木炭混合燃烧时,会发生剧烈的反应,唐代就发明了以这三种物质为原料的黑色火药。宋元时期,各种药物成分有了较合理的定量配比,并且先在军事上得到使用,出现了最早的火炮、火枪、火箭、地雷、炸弹等火药武器。现在**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铜火镜,制造于元嘉顺三年(1332年),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铜炮,由于靠火药作为推动力,其威力较大,称它为“铜将军”。火药在13世纪时传到***,他们把制造火药的硝称为“**雪”。14世纪以后,我国制造火药武器的技术经***传到欧洲。

火药武器的发明使人类从冷兵器进入热兵器的时代,加速了战争的进程以及对旧社会体制的消亡,对人类的文明进步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火药对军事武器的进步起到很大作用。对于战争来说,火药是一种划时代的进步,近现代的各种武器以及航天技术,几乎都是和火药有关,有的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也是受到火药的间接启发,比如:导弹和火箭技术就是在火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原子弹裂变技术也是基于火药的瞬间膨胀原理而产生的。

科学技术的发明向来率先在军事领域展开应用,因为任何王朝关心军事力量的增长超过了其他领域,许多技工、发明家都将精力转向这方面,装备方面的技术革新引发了军事革命。欧洲人在学习了**人传来的大炮后,也开始铸枪造炮。当时步兵使用的武器是火药枪和滑镗枪,十六世纪发明了轮枪机和燧发枪。

火药的发明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对生产制造来说,火药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可以开山造路,开采矿藏,创造财富,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则带来商业的繁荣并引发商业阶层的出现,技术方面的革新导致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火药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和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类的大脑及思维品质。所有这些使人类社会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火器的发明和改进开始的。

火药的发明大大的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重要支柱之一。火药的发明使得昔日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走向了没落,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欧洲中世纪天主教的思想枷锁,动摇了西欧的封建统治。没有**火药的发明,欧洲的中世界黑暗社会至少要延续若干年。

三、指南针大大拓宽了人类的视野并提高了认知水平,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指南针是**古代劳动**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识的结果。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有三类部件,分别是司南、罗盘和磁针,均属于**的发明。

最早的指南针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是天然磁石磨成勺形,把它放在特别光滑的地盘上,用以指南,称为司南。到宋代后期,人们又发现钢铁在磁石上磨过后,也会产生磁性,于是又出现了以此为原料的指南针。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人们又开始使用了以此为原料水浮式指南针在阴雨天辨别方向。到元代时,航海已完全靠罗盘指南针指引航向。随着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的发展,指南针及应用技术先后传到***地区,并很快传到了欧洲。

指南针使人们获得了全天候航行的能力,人类第一次得到了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自由.从此开辟了许多新的航线,缩短了航程,加速了航运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进行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加强世界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为西方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指南针奠定了现代社会全球化的基础。

四、西方现代科技发明只不过是**四大发明的衍生品

四大发明的巨大作用是世界性的,对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西方一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欧洲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近代实验科学家的始祖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也曾说过:“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新近发明的印刷、火药、指南针,因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从那里接着产生了无数的变化、变化是这么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的这句话印证了我的观点——没有**的四大发明,就没有欧美的近现代社会,就没有欧美的那些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就没有哥白尼、牛顿、伽利略、爱迪生、爱因斯坦、普朗克......,就没有欧美的现代科学基础理论体系和现代科学技术,也就没有、电灯、电话、手机、电视、电脑......等所有的现代科技文明。因为,在古文明的上述成就基础上,这些发明或发现是一种必然性的结果,只不过时间或早或晚、地域或内或外而已。即便这些发明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意义,那也是主要在古文明的基础上取得的,是古文明宵小支派发明。

现代科技发明看起来比**古代发明先进,但这是人类认知深化的必然性,而就历史价值而言,现代科技文明却是远远不如**古代各种发明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摩擦生火超过了蒸汽机”。**古代文明的上述成就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最为直接最为强大的根源,现代文明完全是建立在古文明基础上的,属于旧文明的一种特殊类型。没有古文明极大提高了人类的认知水平,现代科技文明就根本不可能产生。与**四大发明的巨大基础作用相比,那些诸如电视、电话、手机等所谓的西方宵小发明,还有牛顿理学体系、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发现,完全没有什么可骄傲的,它们只是**古代文明的衍生品。

四大发明之前当然也有文明,但那时的文明进程就如同蜗牛一样缓慢,而且西方在**以外的包括希腊文明在内的文明被蛮人消灭以后,又重新走向了野蛮和黑暗的中世纪,人类之幸正是在于人类始终保存了一种不间断文明——**古文明。正是**古文明,才使得人类文明在四大发明之后则如同插上腾飞的翅膀。欧洲文艺复兴正是四大发明推动下才能够形成,印刷术和造纸术使得包括古希腊文明在内的古文明得以重现、保存和传播。四大发明启迪了欧洲人的民智,开化了他们的原本蒙昧的思维。

有人可能说,为何西方人在近代后建立了现代科学基础理论体系,而我们不能,且他们的现代科学技术一度遥遥领先呢?首先,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西方的现代科技文明是古文明的次生品,绝不是西方人独立产生的文明;其次,则是由于**当时侧重于人文文化,而轻视自然研究,并非**人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事实上**在古代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科学理论体系;再次,则是由于人类往往存在一种在一段时间内容易形成思维固化的倾向,而很难短时间内革新,这就给西方人在科学技术方面带来了后发优势的机遇。

不过,西方人毕竟是欧洲三大蛮人的后裔(参阅《现代国际社会至今仍然被欧洲三大蛮人后裔所主导》),他们的人文素养底子差,而进化度不如**人等东亚人完备,人均智商相比**更是弱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人觉醒后奋起追赶,必将会很快形成新的千年优势。事实上,**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