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论文及分析, 当代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2022-05-21 13:34  

摘 要:创业作为带动就业的一种渠道,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实现个人理想的一种选择。但局限于创业资金不足、创业经验缺乏、相关政策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率持高不下。因此,分析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难并提出对策,对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困难;对策

当前,我国正在加速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鼓励更多的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大学生作为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在当前的创新创业大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创业作为带动就业的一种渠道,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实现个人理想的职业选择。然而,众所周知,创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除了要有丰富知识储备之外,还需要拥有良好的综合能力、社会资源、心理素质、敏锐的洞察力等。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包括税收、保险等优惠政策以及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坚实保障。但是,就现阶段而言,大学生创业依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从社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探讨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对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

第一,大学生创业活跃度高。据《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统计,2015年至2017年,我国每年创业大学生人数超过20万人,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从1.6%上升到3.0%,我国大学生创业活动日益活跃。报告还显示:2017年,有26%的在校大学生有强烈或较强的创业意愿,比2016年上升了8个百分点,更有3.8%的学生表示一定要创业。可见,创业已经从小众尝试变成了大众认可的一种选择。

第二,大学生创业的创新性较高。大学生创业不同于社会人创业,他们的初衷不是利益驱动,而是希望通过技术革新、模式创新等实现人们更美好的生活,进而推动社会发展。同时,他们思维活跃,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因此在创业过程中更关注产品的创新性。《全球创业观察2015/2016中国报告》显示:65%的青年创业者认为自己的产品具有新颖性,而非青年的这一比例为57%。我国约12%的青年创业者使用了新技术,而使用新技术的非青年创业者比例仅为7%。特别是从近几年“创青春”“互联网+”等全国重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结果来看,大部分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均来自于对所学专业领域的技术创新。

第三,“互联网+”是大学生创业热点。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时代,切实感受着互联网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他们对互联网有着天然的敏感性,也更具有“互联网+”的思维和灵感。《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22%的大学生创业者选择在住宿餐饮行业进行创业,占比最高。这是因为住宿、餐饮行业创业门槛较低,并且与当前的消费升级趋势相契合。同时,有19.3%的大学生创业者选择在消费电商领域创业,占比较高,反映了“互联网+”对消费行业的影响逐渐加深,由此延伸出的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也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首选。

第四,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多。当前,国家各级政府都配套出台了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例如:大学毕业生创业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享受一定免税政策,享受银行低息小额贷款,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等。同时,我国很多地区也纷纷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免费为大学生提供办公场地、启动资金、指导咨询等服务,帮助优质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地开花。高校也积极搭建校园孵化平台,通过校、政、企协同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1]。从整体创业环境来讲,当前给予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还是非常大的。

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第一,创业资金短缺。创业是一项对资金需求非常大的活动。在创业初期,大学生创业者不仅需要租办公场所、店铺、厂房、聘请工作人员,而且还需要有维持企业运行的流动资金,而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更没有积蓄。因此,创业资金不足往往成为大学生创业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全球创业观察2015/2016中国报告》显示:在中国青年创业者的资金来源中,只有9%的资金来自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有23%的资金来自银行。同时,中国青年的创业资金来源中,有58%的资金来自家庭积蓄,而欧洲和美国的这一比例仅为14%。《2016-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中也提到:资金是大学生创业者认为最能够影响创业成功的客观条件,在调查中所占比例为25.95%。由此可见,资金不足是大学生创业的最主要障碍。

第二,创业能力不足。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在于富有激情,但劣势也非常明显。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曾对100名在校有过创业经历的大学生进行过调研,结果显示:近8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创业能力不足。一是创业知识不足。大部分大学生在校学习主要偏重于自己学科的内容,对于实际创业中用到的各种财务知识、会计知识、金融知识、市场营销等内容了解得不够。[2]另外, 就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模式来看,普遍偏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对创业实践的涉及较少。二是创业选择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大学生接触社会较少,对市场情况、行业发展、消费者需求没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选择项目时往往比较理想化或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还有一些大学生则急于求成,过于重视高产出,忽视了项目本身的艰难性,这也容易导致创业失败。三是创新意识有待提升。大学生创业与社会人员创业的最大不同就是具有创新性和技术性,由于在资金、经验、能力等各方面都不具备优势,所以大学生创业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在“新”字上下功夫,要走技术创新的道路。

第三,创业教育缺失。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自然而然地担负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重任。《全球创业观察2015/2016中国报告》显示:87%的中国青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而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该比例为68%。某高校曾对四川省14个高校进行过一项调研,结果显示:仅有24.1%的学生对创新创业比较了解,而大部分都停留在了解一点的基础上,或者简单听老师或同学提过。[3]由此可见,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面临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足够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素质的师资;二是难以提供足够的合格的创新创业课程,多以公共选修课或通识课程的形式游离于专业课程体系之外;三是难以与社会开展有效的合作[4]。同时,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还存一些误区,如将创业成功作为目标,重创业、轻创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应用型教育,与高深知识取向不符等,都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难以真正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困难的主要对策

第一,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尽管目前我国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较多,但配套措施、规章制度的落实还不到位,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除了改善创业环境,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外,还要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落实,积极统筹社会资源,结合大学生创业的实际困难,切实提供一些雪中送炭的政策和支持。一方面,加强金融服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和平台。前文提到,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往往是资金的缺乏,而且大学生也很少具备一定的担保和抵押资源,这就需要政府统筹,探索大学生创业团队与地区政府、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社会资本等互利共赢的融资模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门加强服务意识,进一步简政放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方便之门。减少大学生创业的手续办理,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服务,创造更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和氛围。同时,要加强政府、学校、企业的协同合作,结合大学生创业前期、中期、后期的不同需求,提供全程、全面、全方位的创业指导和服务。

第二,高校要加强创业教育和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和素质为目标,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主的教育。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不是狭义地指导学生如何创办一家企业,如何创造商业利润,而是培养大学生在未来个人事业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创新创业素质。因此,高校要发挥创业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加强创业教育投入,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一是建设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包括创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校友,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文创设计等创业热点方向的专家、教授,有创业相关方向研究和实践的校内讲师和辅导员;同时,对创业师资队伍开展创业教育相关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素养和能力。二是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探索创业课程与专业课互通互融的课程体系,在开设创业通识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不同专业开设专业前沿课,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新敏感度。三是要加强创业实践,通过建立实践基地、组织创新创业竞赛、开展创业项目孵化等方式,给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在实战过程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协作机制,为大学生提供资金、技术支持、风险评估、创业指导、项目管理等多元化服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快速成长通道。

第三,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创业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社会活动,它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是对创业者视野、智慧、能力、气魄、胆识的全方位考验。一是要开阔视野。创新的灵感往往来源于多彩的世界,因此培养创新的思维就需要多观察、多了解、多体验新事物。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学生习惯于依赖网络去了解世界,但网络信息的真伪性和有效性难以辨别。因此,大学生只有积极走出校园,亲身参与创业活动或工作实践,才能不断打破思维局限,实现真正的创新。二是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5]。大学生要融会贯通地去学专业知识,要善于发现专业领域的新机遇,培养运用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和习惯,真正做到学有所专、学有所长、学有所新、学有所创。三是要培养强大的内心。创业是一个十分艰巨而复杂的过程,大学生创业会面临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必要条件。心理素质好、抗压能力强的人,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人际关系和谐,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挑战,都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创业事业当中,也更能激发工作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使个人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作者:王丽红,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创新创业中心)

参考文献:

[1]陈春晓.高校创业孵化平台协同机制构建—基于协同学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17(17):48-51.

[2]代露露,张丽,贾晓薇.大学生创业难点及应对策略[J].中国市场,2017(13):326-327.

[3]郭纬迪.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调查分析[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8(4):100-104.

[4]王洪才,刘隽颖.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核心·难点·突破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7(Z2):61-63.

[5]孙长林.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与实务[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7:49.

《北京教育》杂志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