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生产成本核算流程(成本核算流程图步骤)
2022-11-14 01:27  

,是会计核算中相对困难的内容,因为成本涉及的种类很多,譬如说产成品的成本、在产品的成本,还有营业成本等等。另外,产品成本的核算涉及到了多层分摊,首先是品种之间的成本分摊,还有同一产品批次之间的成本分摊,再就是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摊。本文就给大家简要介绍成本的核算。

(一)成本与费用的差别

讲成本核算之前,我们先讲一下会计六要素和会计恒等式。会计六要素都有什么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两个会计恒等式分别是,资产=负债+所有的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恒等式里面,怎么没有成本啊,成本到哪里去了呢?

成本在实现销售之前,它体现在资产(存货)当中。如果它实现了销售,成本体现在费用(营业成本)之中。体现在费用中的成本与其他费用的差别是什么呢,成本是特殊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成本根据什么“对象化”呢?它与收入相配比。

(二)正确理解收入成本匹配原则

会计人脑子里可能有个根深蒂固的概念,确认收入时一定要同步结转成本,收入要和成本匹配。这个概念挺坑人的,因为有的时候收入和成本不那么好匹配。理论上你当然可以认为,有收入肯定有成本,问题是,有时候我们为了简化会计账务处理,会将本应记作成本的支出直接费用化。如此一来,等到实现收入的那一刻,因为成本已当作费用进到利润表了,也就没有成本可结转了。你要真碰到这种情况,不要太着急,没有成本配比就没有关系。只要你的收入是真实记录的,成本费用化也不是什么出格的问题。

(三)如何核算项目成本

成本核算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项目成本怎么核算,第二种情况是产品生产成本怎么核算。

项目成本的核算,相对简单一些。我们可以将项目名称设为生产成本(或开发成本)科目的辅助核算字段去归集成本,也可以把项目名称直接作为生产成本(或开发成本)的二级科目。凡是与这个项目相关的成本,就直接归集进去。差旅费、加工费、材料费、折旧费……都归集进去,形成一个项目成本包。

等到这个项目完工了,交付了,收入实现了,就可以把这个项目成本包结转为营业成本。

(四)如何核算产品成本

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要费劲一点,当然这个“费劲”也是相对的。核算难不难,要看企业产品的品类多不多、工序繁杂不繁杂。如果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每种产品的生产还有多道工序,产品的成本核算自然就繁琐一些。这个繁琐是指会计要把各种产品、各道工序、各批次的成本都要核算清楚。

产品成本如何核算呢?我们先来看产品成本的构成,产品成本由三大块构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1)如何核算直接材料成本

假定企业投产了A、B、C、D四种 产品,会计核算每种产品的材料成本时,先要就这四种产品分别列出BOM(物料清单)。根据投产量、BOM与材料单价,就可以核算出某批次产品的材料成本,再结合产量,就可以推算出单位产品的材料成本了。

(2)如何核算直接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的核算相对麻烦一点,麻烦在什么地方呢?

一个工人,他不一定只生产一个产品。会计一般核算是按月核算工人的工资,这个工人在一个月里A、B、C、D四种产品都做,他的月工资及其它人工成本就涉及在四种产品之间分摊的问题。人工成本在产品之间怎么分摊呢?一般是按统计工时分摊。

既然工时是人工成本的分摊依据,那就要详细统计每个生产工人一个月分别有多少工时耗用于生产A、B、C、D产品上。等到工时统计清楚后,再把这个工人月人工成本(包括工资、社保、住房公积金、福利等)按工时比例分别分摊到A、B、C、D产品上。

一个工人的人工成本分摊就是这么做的。100个工人呢,1000个工人呢,也可以分别这么去做。大家会不会觉得有这么做很麻烦呢?是否有更简便的操作办法呢?有。

单个工人每个月花在A、B、C、D产品上的工时统计出来了,做一个汇总,看看所有工人花在A、B、C、D四个产品上的总工时分别是多少。再依据这个总工时的比例,就能把工人的总人工成本分别分摊到A、B、C、D产品上了。

这么做,肯定省事了,但它有粗放的地方。毕竟每个工人的工资水平是不一样的,八级工和学徒工的工资可能差很多。不考虑工人的工资水平高低,一股脑的按工时比例分摊,产品人工成本核算肯定是不精确的。

如果想在这方面做得相对精确一点,也有办法。会计人员可以把工人按工资档次分为几类,然后分别统计每类工人的工资总额以及耗费在A、B、C、D四个产品上的总工时。这样就可以分档次进行人工成本分摊了。

其实,财务只要上了工时统计系统,即便按人头逐个分摊人工成本,也没有什么难度。反正都计算机在运算,这样做并不会额外增加负担。计算机这么运算,甚至更省事。

(3)如何进行制造费用分摊

制造费用的分摊与人工成本的分摊类似。制造费用的总数归集出来以后,一般就是按耗费在A、B、C、D四个产品上的总人工工时来分摊,最终确定每种产品分摊了多少制造费用。

(五)结转完工产品的成本

根据上面的步骤,A、B、C、D四个产品对应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都算出来了,将它们加起来,就有了生产这四种产品各自的总成本。但这还没完,还要计算每单位产品的成本是多少。

如果幸运的话,A、B、C、D四个产品正好在月底全部完工。譬如,A 产品一共投产100件,它的总生产成本数有了,共100万,那每一单位A产品的成本10000元。

接下来会计要做成本结转,把生产成本结转到库存商品里面去。等到产成品实现了销售,再把库存商品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里面去。

(六)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摊

在生产过程中,不可能每次都这么完美。到月底的时候,一个批次100件产品,可能只完工了50件,还有50件没有完工。完工的这50件该如何结转成本呢?没完工的那50件自然属于在产品,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如何分摊成本呢?

我们常用的方法是约当产量法。“约当”两字字面意思是“大约相当”,约当产量法目的是测算在产品大约相当于多少单位的产成品。

这怎么测算呢?下面我给大家分步骤的“约当”操作。

举例来说,生产A产品一共有四个步骤(工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每一步完成都有工时测算,最后计算出每个步骤耗用工时占总工时的比例是多少。假如完成第一步骤,工时占比20%;完成第二步骤,工时占比30%;完成第三步骤,工时占比40%;完成第四步骤,工时占比10%。

到了月底,50件A产品中,30件完成了第三步骤,这30件在产品约当产量为30×(20%+30%+40%)=27件;20件处在第三步骤进程中,这20件在产品约当产量为20×(20%+30%+40%÷2)=14件。这里有个小知识点说一下,在产品处于某道工序当中的,视同完成了这道工序工作量的一半。

上例中50件在产品约当产量共计41件。本月A产品约当产量加上完工产量共为91件。再把当月用于生产A产品的总成本除以91,就可以算出每一单位完工A产品的成本了。据此就可以把完工的那50件A产品的成本结转至库存商品了。

(七)标准成本如何核算

如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高,为了简化成本核算,会计人员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所谓标准成本,就是预先测算出完美状态下单位产品的成本。标准成本确定后,会计就可以以此作为完工产品成本结转的依据了。

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不可能完全吻合,差异怎么办呢?会计一般都做简化处理,把差异额计入管理费用。

标准成本法,麻烦在测算标准成本,但这个麻烦只有一次,也就是说,标准成本一旦确定了,后面完工产品的成本核算都会比较简单。

在这里我想提个醒,如果物价变动比较大,工人工资变动比较大,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就会出现较大的偏离,这时会计人员应该及时重新测算标准成本。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