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总请某一部门员工吃饭,群发微信信息给员工,收到11条回复:其中老婆生日4条,妈妈生日2条,爸爸生日2条,岳母生日1条,家中有客人1条,身体不适1条,11条拒绝短信的结果:这位老总很失败。
我不喜欢你
一
职场员工说
职场工作免不了要应酬,有些职员喜欢,有些不喜欢;
喜欢的人认为上了一天班,精神紧张,下班后约上同事好友喝点儿小酒放松放松心情,别把一天的糟糕带回家;有的认为陪领导出席饭局应酬是一种荣幸,说明领导器重,觉得自己这个人是可以在酒桌上起点作用的;还有些就是喜欢喝酒下馆子,纯粹喜欢。
而不喜欢的人呢也是因为纯粹不喜欢!不喜欢酒,不喜欢烟,不喜欢那场合,不喜欢一起吃饭的人。
但是,再不喜欢,领导喊了还都是硬着头皮出席,毕竟自己是下属,领导喊部门同事一起吃饭,也是为了团结和团建嘛。
可是,这个部门的11个人却回复了这些看起来明明就是借口的理由,而且很蹩脚,有点儿不可思议的我特意去问了,答案是干脆又粗暴:
我不喜欢他,他也不喜欢我,吃什么饭?
团结就是力量
二
不怕下属笨,就怕下属太团结
喜欢领导或者老板的职员不会多,但是碍于情面和上下层关系,有些事情还是必须做,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顾忌的事情,比如晋升,比如加薪,比如评优,在这一点上领导是很关键的,所以这11个人部门估计今年没人想晋升加薪评优,要不然这么团结为哪般?
既然是在职场,合作是必须的,既然合作就免不了有分工和职责问题,几乎所有的职场都存在着这几类人:聪明的,努力的,勤快的,自信的,自卑的,捋须拍马和草包型的。
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所擅长的领域也不同,其实作为下属的我们很清楚,很多领导的某些能力不如我们,但是他们能晋升到领导岗位,肯定是有他们的能力和特长,溜须拍马也是一种能力,侧面可以看出他的洞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是不错的,说话是门艺术。
领导都希望自己带领的团队欣欣向荣,自己个人被下属个个拥戴,为他马首是瞻,当然这是最理想和最圆满的结局,但是现实会有这么如意吗?
比如我们文中开头所说的那11位员工,他们没有串供,他们只是表达了他们的一种不满:我不喜欢你,我连理由都不想好好编,我就是敷衍你了你想怎么样?
领导一方面想团队人员团结,一方面又怕员工太团结。
不是危言耸听,这个团队不是领导走,就是员工走,否则不可能出现理想型的欣欣向荣。
三
最好的上下级关系是成就彼此
我们没什么要求,只是希望领导能看到我们的努力,是我们,不是某个人的努力。
领导越厉害,下属获益的会更多,最好的上下级关系是领导应该让自己更优秀,因为他不是一个人,他身后是一个团队,一伙人。
作为员工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被领导看到,都希望自己是被认可的,而最可以体现自己价值的就是工资待遇。
但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是冲着钱来的,如果团队够愉快,气氛够好,工资就会被放在次要位置;什么样的团队才会让员工觉得愉快呢?志趣相投,相互包容的同事关系非常不容易,有一个通情达理恩威并施奖惩分明的领导更是梦寐以求。
好的管理人会带领团队一起干,而不是指挥别人干。一个好的领导会不断改变,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变得更努力,他会成为所有下属的榜样,会让彼此进步,会让整个团队更强大。
但是很多时候,业务指标压力,时间压力会让很多领导人失去了本该有的能力,一味地去追求单纯的指标,追求业绩,因为业绩涉及到他的年终奖,涉及到他的晋升,他无暇顾及其他,对员工就会出现负向考核,导致怨声载道,毕竟人人都希望被表扬。
于是职场上就流行着一句话:做的好不如马屁拍的好,于是团队中就出现了一些想走捷径的人,这些人懂得职场经营之法,成了领导眼前的红人。
努力工作不会溜须拍马的人自然就感觉憋屈,不公平;因为觉得不公平,所以领导也变得不辨是非,这真是怪谁都不是。
我只服我认服之人
四
上级应该能镇得住下级
镇得住就是所谓的服气。
比如《西游记》里的观音和孙悟空,观音对孙悟空的控制并不单单在于念紧箍咒,唐僧也会念,但是孙悟空对唐僧并不是真心的顺从,而对观音则不一样,那是真心服气,因为观音无论能力和胸襟或者造化都高于孙悟空,所以职员都希望自己有一位能力强,体谅下属,能时刻和下属站在统一战线还能相对公平的领导。
可想而知,被11个员工拒绝的领导无疑是失败的。
1976年乔治格伦提到,在职场中,有一个LMX理论,领导-成员交换理论,即在多数组织里,领导者对待下属的方式是有差别的,组织成员关系的集合中往往会包括一小部分高质量的交换关系,和大部分低质量的交换关系。
正如LMX理论的预测,圈内地位的下属得到绩效评估的等级会更高,离职率更低,对主管的满意度更好,获得幸福的指数也越高,也几乎是所有的下属都希望成为领导的圈内人,但是每个人的能力和圈子有限,处理好与领导之间的关系才是职场生存之道。
鲁后代:喜欢安静,除了宅没啥爱好,码字让我心情愉悦